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网 > 资助项目 > 陕西省资助项目 >

陕西省2022年农业科技创新驱动项目申报指南

发布时间:2021-11-17内容编辑:宇辰管理 点击数: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指南。
一、扶持重点和方向
(一)绿色高效种养技术研发
1.优质粮食生产技术。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支持高产优质、精准高效、轻简省工生产技术研发;支持关中灌区小麦玉米“吨半田”和陕北渭北春玉米“吨粮田”技术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支持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优质高产品种示范推广;支持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支持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
2.优势主导产业技术。聚焦苹果、奶山羊和设施蔬菜,支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技术集成,果树优质砧木和优良品种的砧穗最佳组合研究应用;支持奶山羊产业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设施蔬菜标准化技术攻关,光、热、营养要素高效利用技术研发。
3.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技术。聚焦茶叶、食用菌、红枣、樱桃、猕猴桃、油菜、中药材、小杂粮、魔芋、葡萄、莓类和石榴等,支持生产全过程的精简规模化、精准智慧化、轻简高效化技术组装集成;支持经济作物绿色优质生产等轻简化、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支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
4.畜禽水产养殖高效技术。聚焦生猪、奶牛、肉羊、肉牛、家禽、家兔、蜂业、蚕桑和渔业等,支持畜禽水产饲料利用、生长发育、繁殖、健康等生理调控机制及规律研究;支持“杜长大”种猪、畜禽本土化选育等技术研发;支持规模养殖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技术研发;支持动物疾病传播风险和监测预警等技术研发;支持中兽药的研发与推广;支持稻渔混养“千斤稻”、大水面生态渔业、冷流水生态健康养殖等关键技术研发。
5.农业现代化科技先行县共建模式创建。支持部省共建,组织全省农业科教环能系统力量,聚焦县域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引导科技、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向县域集聚,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因地制宜共建一批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的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二)资源利用与生态农业技术研发
6.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针对沉淀、富集等重金属耕地防治,支持探索降低耕地土壤重金属活性等农艺调控技术,集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支持重度污染耕地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没筛选种植品种,恢复土地利用(猕猴桃)。
7.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支持雨水蓄集、软体水窖、土壤蓄水保墒、高效节水灌溉、自动墒情监测、测墒节灌、水肥耦合等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支持大田及经济作物低耗、精细灌溉、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保墒、作物茎叶水势监测、农业用水效率评价等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研发;支持灌区旱涝保收技术模式、绿色循环旱作节水农业、优质高产节水等系统配套技术的研发集成。
8.农业面源污染技术。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及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关键工艺、核心技术、设施设备的研发集成与示范推广。支持绿色投入品、生态循环等技术模式研发推广。
9.投入品减量替代和农业机械装备农产品减损。支持农药、兽药抗菌药替代特别是中兽药相关技术、产品以及新设备、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支持农业机械装备特别是小型化、智能化的研发与应用;支持大宗农产品减损与贮运保鲜,先进适用加工技术装备创新和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三)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技术研发
支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建立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库、数据库和监测预警系统;支持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基础研究,研发推广绿色高效实用技术、防治产品和技术设备,探索形成效果好、易推广的治理模式。
(四)生物育种创新研发
支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生物育种与科普模式研究应用;支持开展基因组选择等生物技术创新研究。
(五)农技科技成果评价及前沿交叉技术研究
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应用,探索和挖掘农技推广体系绩效评价、推广路径和服务模式;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标准、方法与路径研究;支持果树无毒、脱毒检验检测体系研究应用;支持农光互补项目中农业种养技术特别是中药材种植的研发;支持互联网、物联网、模块化等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支持农业农村地理信息标准规范研究。
(六)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支持小麦、玉米、生猪、苹果、蔬菜、奶山羊、生态循环农业、耕地污染防治、绿肥等4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建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站(基地)、开展人才培育、编制发展报告、提供产业发展决策咨询、建立产业技术体系基础信息库、开展应急性技术服务等,全面增强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二、资金使用方向及标准
(一)资金使用方向
资金主要用于农业新技术的研发、集成、引进、示范、转化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不得用于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不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常规设备购置等。
(二)资金标准
绿色高效种养技术攻关、资源利用与生态农业技术研发每个项目不超过100万元,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技术研发、生物育种创新研发、农技科技成果评价及前沿交叉技术研究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每个项目不超过50万元。
三、申报条件
(一)项目主要由省级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省、市和县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涉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试验站(基地)等牵头申报,联合各级推广部门、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省级园区、百强农业专业合作社、高素质农民等)等实施。联合单位不少于5家以上。联合单位至少有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跨地区、跨部门申报优先安排。
(二)项目由主持人所在单位牵头组织申报。牵头单位要结合自身优势,围绕产业发展难点和“卡脖子”技术,编制项目申报书,明确参与单位和分工,以及资金、成果等分配方式等。主持人单位要与申报单位一致,应为在职人员。

(三)每个牵头单位(大学延伸到院、系)原则上限报1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从依托单位(不占依托单位单位指标)申报,限报1项;省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结合职能任务和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申报,限报1项。市级农科所(院)要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申报,限报1项。

申报时间:2021年11月26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