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网 > 资助项目 > 厦门市资助项目 > 翔安区 >

翔安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1-03-17内容编辑:宇辰管理 点击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电商在农产品销售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农市发〔2019〕5号)、《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厦门市农业农村局等7部门关于印发<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厦农〔2020〕85号)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大力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特制定厦门市翔安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三农”,以市场为导向,以“互联网+”为重要手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开展工程建设,积极培育具备一定产业化、规模化基础的重点优质特色农产品,形成产销一体化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等目标任务,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
1.强化生产与市场衔接。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针对农产品市场供求形势和消费需求特点,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制定销售计划,精准安排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跟踪农产品市场动态变化,提高市场信息传导效应。引导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与花卉苗木生产企业产销对接,强化信息交流。
2.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围绕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禽、水产、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鼓励引导地方和企业制定优质特色农产品田间管理、采后处理、分等分级、包装储运、产品追溯、信息采集等各环节标准。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宣贯实施,细化标准化生产和流通操作规程,依据《厦门市草本花卉质量等级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原有国家、省市农业标准化基地示范作用,根据农产品生产实际和厦门市地方标准,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一致性。积极推动创建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工作。根据市级农业标准抓好落实,提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重点扶持一批集成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化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建设。
3.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提升农产品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培育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企业,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的集成应用,提升田间管理、良种繁育、绿色种养、订单跟踪等智能化生产水平,推进农产品生产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从2020年到2022年,累计培育农业物联网重点企业3家以上。
4.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实行检打联动。严格管控网络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查处网络销售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抽查,加强依法依规生产经营监督,指导可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将主要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省市级追溯管理系统监管。进一步指导电子商务平台依法依规开展农产品网络经营活动,督促平台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主体责任和自律意识,做好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工作。从2020年到2022年,每年新增赋码出证0.6万批次以上,累计新增2万批次。
5.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以品牌化引领种植业、养殖业等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2020年到2022年,每年新增一批“三品一标”、福建名牌农产品,在上级指导下推动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构建农产品“优质优价”正向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涉农展会,大力提升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加强农产品产地基础设施建设
6.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村宽带、光纤、移动网络、卫星网络等基础设施覆盖面,满足农业用网需求。积极实施“光进铜退”推进全面光纤入户工作,实现广播电视乡村宽带双向覆盖百兆接入能力,提供多媒体综合服务业务,服务乡村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信息通信、广播电视网络与道路、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7.加快完善物流网络。加快推进“快递进村”,鼓励物流配送直接到户,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连通率和覆盖率,利用供销合作社基层服务网点及加盟网点与邮政、快递等企业合作,建设供销社综合服务站点,提供多种农村社区综合服务。支持发展共同配送,引导邮政、快递物流、供销合作社、交通运输、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等多站合一、服务同网,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做好城乡高效配送工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实现村村通邮,推动30%以上建制村按现有快递服务标准提供快递服务,投递频次超过现行普遍服务标准,投递深度达到城市投递水平。
8.加快完善冷链物流体系。贯彻落实厦府办〔2017〕24号《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促进冷链物流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做好冷链扶持工作。规划建设蔬菜水果加工配送区和冷库,提升市场的加工、仓储、物流、冷藏等配套服务能力。支持冷链物流园区、大型冷库、原产地预冷设施、信息平台、园区供水、供电及周边道路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9.加快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与改造升级,促进城乡市场发展。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贸市场、生鲜超市、农改超、菜市场、社区菜店等建设改造,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本地化、连锁化、信息化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依托、支持供销社集团公司,参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及改造升级。依据《2020年度“为民办实事”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全区开展农贸市场改造工作,2020年推动1个何厝农贸市场项目改造提升。
(四)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
10.构建网络销售服务体系。统筹推进生产、加工、品牌、标准、品质控制、金融、物流、培训等服务,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品质把控。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积极推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供销e家”等网络平台进行线上销售。支持在各区设立优质特色农产品直销中心或运营中心,推动农产品直销。积极组织涉农企业参加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国内专业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并予以参展企业展位费补助扶持。组织和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行业、区域上下游对接会,推动企业就近就地配套、行业协作、产业优势互补发展。
11.创新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短视频+网红”等新模式,探索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时令预订”“网订店取”等业务。支持中央厨房建设,构建“互联网+食材供应+中央厨房+冷链配送”新型运作模式,鼓励发展团餐配送、食材配送等服务。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等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开展农产品众筹、订单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云农场等模式。落实《厦门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积极指导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创新业务、拓宽渠道、多面发展,有序推进电子商务进入乡村旅游特色镇村。
12.推进农村“双新双创”。打造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为科技特派员和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转业军人、退休技术人员、农村青年等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的服务。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等开展创业创新,符合条件人员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创业项目成果奖励等创业优惠政策。开展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等高素质农民专题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训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和水平。
(五)大力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
13.培育壮大市场运营主体。修订市级龙头企业评定办法和监测办法,培育一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闽夏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成本地菜产销对接交易大棚,提供场地供本地农民进行蔬菜交易。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2020年到2022年,每年新培育区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家、示范家庭农场8家以上,累计培育区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20家、示范家庭农场50家以上。
14.加强农村网络应用技能培训。结合益农信息社信息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等,加大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公益培训力度。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适时开展农村电商专题培训。鼓励电商行业协会、专业培训机构、大中专院校及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网络应用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操作人员和职业经理人,加大对农村电商带头人的调训力度。支持软件企业研发推广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组织新型渔民培训基地建设,组建“互联网+渔业”专家队伍数据库。引导传统渔业转型升级,采取听课培训、实地观摩、交流互动等方式,开展“互联网+渔业”培训。2020年培训“互联网+渔业”等项目的人才200人次。
三、保障措施
15.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工程推进工作方案,遴选运营主体,明确重点任务、建设项目、政策措施、责任单位、时间要求等,扎实推进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做好信息沟通、进度报送,适时组织开展进度跟踪评估,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6.加大政策支持。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制订年度实施计划,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工程基础设施、生产基地、人才培育、电商、物流行业等资金扶持力度。鼓励电信企业推出个性化、针对性资费优惠措施,支持电商发展。全面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税赋。完善基层创业就业人员支撑服务,加强农村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
17.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运用网络、电视、报纸、新媒体、融媒体等,大力宣传“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激发农村创业创新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努力营造支持农产品出村进城的良好氛围。
18.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依法打击侵权假冒、虚假交易、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加强网络交易信息化监管,建立“风险监测、网上发现、源头追溯、属地查处”机制。
联系宇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