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网 > 资助项目 > 厦门市资助项目 > 厦门市科技局 >

2021年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种子种苗业)申报指南

发布时间:2021-05-10内容编辑:宇辰管理 点击数: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和福建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2018〕18号),围绕厦门市“十四五”创新发展规划,启动实施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项目,大力提升良种选育和繁育研发生产能力,重点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等项目建设。现将2021年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种子种苗业)申报指南予以发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点领域
 重点支持方向:
 (1)水稻种质资源的创制与应用
 (2)蔬菜新品种选育和示范应用
 (3)海洋水产养殖种质创制与规模化制种及示范
 (4)亚热带果树新品种引种驯化和示范推广
 (5)中药材新品种引种驯化和示范推广
 (6)城市园林秋冬季相彩叶树种选育和应用示范
 二、项目类别
 本专项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及科技应用示范项目。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坚持应用导向和问题导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聚焦我市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的共性需求、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和瓶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提供高水平的解决方案和综合性服务,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应用示范效应。
 三、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申报单位应认真编写申报材料,对所有申报材料及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自行承担包括知识产权纠纷在内的一切风险。
 2.同一单位同一年度限牵头申报或参与1项科技项目。同一单位同一年度可同时申报科技项目和企业研发费用补助,但获得的科技项目立项资金应专项用于研发活动,专项核算并作为不征税收入,所形成的费用或无形资产不得计算加计扣除或摊销。
 3.申报单位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失信记录和其他社会领域信用联合惩戒记录。
 4.同一单位内容相同或部分相同的项目不得在市政府相关部门中多头申报。经核实属多头申报的项目,将取消申报资格。
 5.项目实施期间一般为2-3年。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详见申报指南。
 6.申报单位应了解学习“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并参照“厦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编制指引”进行预算编制,形式审查不合格者将不予受理。
 四、申报材料
 1.科技项目申报表;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企业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4.上一年度纳税申报表(纳税零申报企业可不提供)、财务会计报表;
 5.项目技术水平的证明材料;
 6.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
 7.项目为合作申报的,需提供经备案登记的技术合同或合作协议(协议内容需包含任务分工、经费分配及约束性指标)。
 以上材料需按顺序编辑目录、标注页码,一式三份(盖章,正本一份,副本二份)提交。
 五、项目申报时间
在线申报截止时间:2021年7月10日(逾期系统自动关闭) 

纸质材料提交截止时间:2021年7月17日


2021年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种子种苗业)申报指南
 
一、申报主体
 在厦注册企、事业单位。
 二、项目类别
 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及科技应用示范项目
 三、扶持方式与金额
 项目经集中评审后按竞争择优的原则立项。事前立项事后资助,项目验收通过后以无偿资助的方式予以扶持;关于项目扶持资金,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最高为50万元,其他方式为30万元。申报单位自筹与资助资金比例不少于1:1。
 四、申报条件
 1.应按照"重点支持方向"所列的专题目标、研究内容等要求进行申报。项目任务书应明确具体,体现项目的创新性,预期技术指标应量化可考核。
 2.项目单位需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项目主要研发活动及应用转化地点应在厦门市域内。
 五、重点支持方向
 2021年度种子种苗业重大专项,设置六个方向,共14个研究专题,每个专题均择优扶持1-2项。申报专题项目必须涵盖该项目下所列示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项目实施周期2-3年。
 方向一:水稻种质资源的创制与应用(专题编号:XX)
 1.高效安全常规水稻种质资源(品种)的创制与应用
 研究内容:开展水稻优良种质资源的新创制和新引进,选育优质、抗病和高产常规水稻新种质、新品系或新品种。新品系或品种需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多地试种,表现优良的新品系可申请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区试;新品系或品种进行多地试种示范,为品种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推进我国水稻种子"藏种于民"的安全战略。
 验收指标:创制新优良种质10份,选育常规水稻新品系2-3份,其中2个新品系在福建省内选择3-5个点试种;米质达部颁二级米或以上标准,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
 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水稻恢复系与优良杂交组合选育
 研究内容:分子标记选择技术快速聚合和创制性状优良的新恢复系种质,通过与新引进的优质不育系测交、杂交以及新杂交组合的多点试种,筛选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质、抗病、广适和高产的新杂交稻组合;在三明市开展新品种品比筛选试验和建立试种示范点,适应性品种进一步扩大制种面积,生产面积达10000亩以上,带动农户2000多户。适量试制新优质杂交组合种子,新种质(包括恢复系)和新组合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
 验收指标:创制新恢复系种质10份,具备携带抗性或香味分子标记的优良性状,选育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2~3个;米质达部颁二级米或以上标准;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参加省级或国家区域试验,2~3个新品种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生产现有优质品种种子40万公斤。
 方向二:蔬菜新品种选育和示范应用(专题编号:XX)
 3.水果番茄新品种选育和栽培示范
 研究内容:改善番茄新品种选育条件,提高番茄新品种选育技术的方法验证;收集引进国内外优质种源,并深掘鉴定遗传资源,根据选育目标进行田间适应性试验,筛选和利用商品优良性状新资源;利用自交分离、杂交分离(单杂交、三元杂交、双元杂交),于F2~F6世代按选育目标单株选拔谱系选育,创制和纯化新育种材料;杂交组合进行栽培示范点试验,符合选育目标且表现稳定的组合进行扩大试种,并建立相应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以及小量规模化推广应用。
 验收指标:收集番茄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共20份,并选拔优良的番茄育种材料5份,选育出番茄新品种1个,并提交完整数据进行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建立番茄新品种示范点2个,通过栽培示范,带动累计销售番茄新品种种子5公斤以上。
 4.免盖花球花椰菜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厦门地方特色花椰菜品种是厦门及福建在全国种业富有美誉的优良蔬菜品种。针对传统花椰菜种植开花后需人工拆叶盖花球,防止太阳直接照射,导致花球变黄影响商品性状等问题。项目实施免盖花球(自行覆盖花球)花椰菜新品种选育和新品种创制,适应性品种筛选及种植示范推广,利用种业种苗创新带动现代农业轻简化和高效化。
 验收指标:引进创新育种材料2个,选育出免盖花球新品种1个,单球重平均1公斤以上,获取植物新品种保护或新品种登记;繁育生产种子100公斤,推广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
 5.茄子新品种选育和栽培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常规品种的熟期、产量、抗病性及果实品质等商品性状逐渐下降等问题。项目以培育和筛选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茄子新品种为育种目标,选育出适宜南方地区气候特征栽培的茄子新品种。支持茄子新种源引进、改善茄子新品种选育条件,改进茄子新品种雄性不育方式方法;开展优质茄子新品种雄性不育杂交选育、栽培示范与生产新体系推广应用。
 验收指标:收集茄子种质资源或育种材料30份,选育优质育种材料10份,育成茄子新品种1个,并提交完整数据进行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建立茄子新品种示范点2个,通过栽培示范,带动累计销售茄子种子50万粒。
 6.番茄砧木品种的选育和分类研究
 研究内容:番茄嫁接育苗是防治土传性病害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我省的番茄嫁接苗的砧木以托鲁巴姆为主,但托鲁巴姆木为砧木的番茄嫁接苗,耐寒性较差,出现接口不一致的现象,从而造成植株早衰,成熟果变小,产量下降等问题。项目旨在收集各类番茄砧木种质资源,并开展其抗病性、长势、耐寒性等性状进行鉴定评价,从而筛选和选育适合福建地区的高抗青枯病和根腐病番茄砧木。
 验收指标:收集番茄砧木资源30份,并对其抗病性、长势等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筛选或鉴定出适合福建地区栽培的高抗青枯病的番茄砧木1-2个,高抗根腐病的番茄砧木品种1-2个;建立适合福建省气候特征的番茄砧木鉴定评价技术体系1套。
 7.甜玉米新品种研发育种
 研究内容:国内培育的甜玉米品种生食多带有明显的粮食玉米味道,咀嚼时籽粒的种皮厚而韧等问题。品质缺陷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育种材料,育种者勉强引入普通粮食玉米的血缘到甜玉米中解决现行品种生长势弱、适应性差的缺点,但却无法排除普通玉米粮食性状的遗传连锁。项目支持新资源引进,丰富亚热带甜玉米基因库,增强种质资源鉴定可靠度和提高骨干自交系商业价值,完善新品种试验筛选体系;开展甜玉米新品种选育、产业化栽培示范与推广等。
 验收指标:引进高品质甜玉米种质资源30份,创造自交系10份,育成玉米新品种1个,并提交完整数据进行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建立甜玉米新品种示范点3个,通过栽培示范,辐射销售甜玉米种子500公斤。
 8.苦瓜新品种研发育种
 研究内容:针对苦瓜因连续种植高产稳产问题,开展苦瓜种质资源搜集和保护,通过苦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改良和选育丰产、优质、抗逆性强、产值高的苦瓜杂种新一代品种;改善苦瓜新品种选育条件,提高苦瓜新品种选育手段的方法验证;开展苦瓜优良新品种栽培试种和产业化示范推广。
 验收指标:收集苦瓜种质资源或育种材料20份,创制优异育种材料5份,育成苦瓜新品种1个,并提交完整数据进行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建立苦瓜新品种示范点2个,通过栽培示范,带动累计销售苦瓜种子100公斤。
 方向三:海洋水产养殖种质创制与规模化制种及示范(专题编号:XX)
 9.凡纳滨对虾抗病品系的选育与应用
 研究内容:开展宿主-病原相互作用研究,揭示虾类天然免疫调控机制;针对对虾养殖重大病害(如:抗高致死弧菌病和抗急性肝胰腺坏死病),选育具特定抗病性状的优质苗种,新品系开展推广示范,促进厦门对虾种苗产业的提质增效的转型升级,加强培育我市水产种苗的"中国芯"。
 研究指标:获得具特定抗病性状的凡纳滨对虾品系1-2个,攻毒免疫保护率达到60%以上。
 10.鲍鱼新品种规模化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鲍鱼选育亲本遗传多样性维持方法,杂交亲本同步促熟技术,杂交授精条件优化,优良新品种种苗对环境的适应性,种苗培育密度和适宜饵料,集成形成鲍鱼新品种制种技术规范,并实现新品种规模化繁育制种。
 研究指标:建立鲍鱼新品种亲鲍培育技术方法和育苗技术,形成规模化鲍鱼新品种制种技术规程1套;培育国审认可的鲍鱼新品种种苗1500万粒以上,规格1.0 cm以上;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2项。
 11.药用海马种质改良及示范养殖
 研究内容:开展海马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与利用,挖掘高产、优质、抗逆等功能基因;应用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生长快、耐温性广、繁殖力及抗病力强的海马新品系或新品种,并在国内推广示范养殖。
 研究指标:创制海马优良新品系1-2个;在国内建立新品系养殖示范点2~3个;示范养殖面积3000平方米,产量50万尾
 方向四:亚热带果树新品种引种驯化和示范推广(专题编号:XX)
 12.新优特果树牛油果引种驯化和良种选育
 研究内容:收集引进牛油果优质新品种新种源,开展牛油果引种、驯化和适应性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通过研究探索牛油果丰产栽培生产规程、技术体系,建立高效生态种植模式和行业标准,推动牛油果产业综合开发和精深加工利用。
 验收指标:引进优良牛油果品种1-2份,制定牛油果栽培技术规程;建立良种示范推广基地3亩,建立牛油果种植试种示范点2-3个;申请1-2项专利。
 方向五:中药材新品种引种驯化和示范推广(专题编号:XX)
 13.国外珍稀中药材新资源引种驯化和培育
 研究内容:开展我国紧缺的国外珍稀植物(中药材)资源搜集、优质种源引进和良种药材驯化培育。围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要求,重点研究优质药材的栽培模式、种苗繁育、科学施肥和田间管理等综合立体生态种植技术,提升我市中药资源国际竞争力。
 验收指标:新引进和驯化培育1-3种境外珍稀中药材,建立1-3种境外珍稀中药材种植技术体系,建立种植示范推广基地2亩。
 方向六:城市园林秋冬季相彩叶树种选育和应用示范(专题编号:XX)
 14.秋冬季相树种番橄榄人工种子研制及在生态景观林相改造中应用
 研究内容:应用生物和物理化学技术筛选和处理优质番橄榄种核,重点研究番橄榄种核多胚无损分离技术、人工种衣剂制造和人工种子生产工艺,提高利用番橄榄种核繁育番橄榄种苗的成功率,建立番橄榄人工种子制种技术,解决番橄榄自然种子发芽率不高、种苗稀缺和供不应求的问题,推广季相树种番橄榄在城市园林林相改造中的应用,并建立应用示范点。项目有利于厦门加快推进建设秋冬多彩风景林的高颜值之城。
 验收指标:建立番橄榄种核人工种子制种技术,提高番橄榄种核生产番橄榄种苗的繁育效率提高3倍;申请专利1项,建立年产3000株优质番橄榄种苗基地1个,城市生态景观林相改造应用示范点1-3处。
 备注:以上每个专题均择优扶持1-2项
联系宇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