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网 > 资助项目 > 厦门市资助项目 > 厦门市科技局 >

2024年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未来产业领域)申报指南

发布时间:2024-07-23内容编辑:宇辰管理 点击数: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充分发挥科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厦委发〔2023〕4号)、《厦门市统筹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方案》(厦委办发〔2022〕13号)有关要求,现发布2024年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未来产业领域)申报指南。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的产业领域及重点方向
(一)第三代半导体
(二)前沿战略材料
(三)氢能
(四)储能
(五)新一代人工智能
(六)未来网络
(七)空天开发
(八)深海开发
(九)基因与生物技术
二、重大科技项目
(一)支持重点及申报主体
1.促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聚焦我市未来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共性需求以及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以集聚优势资源和引领产业升级为目标,重点支持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鼓励承担主要研发任务或成果转化应用的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研发机构或产业上下游企业组成团队共同申请,形成研发、制造、应用良性互动机制和产业链配套体系。
2.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抢占前沿技术制高点,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鼓励解决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推动产出更多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实现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关键产品的进口替代,加速推进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3.申报主体。牵头单位须为在厦注册的企业,每个项目最多允许4家单位联合申报。
(二)扶持方式和金额
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方式,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审查后予以立项,项目扶持方式为无偿资助或股权投资。
1.项目支持金额: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储能、前沿战略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空天开发领域,单个项目扶持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单个项目高校科研院所单家最高100万元,其他单位单家最高500万元。
选择股权投资扶持方式的,由政府投资基金予以评审确定补助资金2倍的一次性股权投资(对选择股权投资的项目,支持力度可放宽至2000万元)。
2.自筹资金要求:项目自筹资金与资助金额比例不少于2:1。其中申报企业自筹资金与资助金额比例不少于2:1;重点培育研发机构自筹资金与资助金额比例不少于1:1。
3.支持数量: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战略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每个领域立项数不超过4个;氢能、储能、空天开发每个领域立项数不超过2个。
(三)申报要求
1.项目牵头及参与单位均需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或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条件,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运行管理规范。项目主要研发活动、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地点应在厦门市域内。申报单位应认真编写申报材料,对所有申报材料及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自行承担包括知识产权纠纷在内的一切风险。 
2.申报单位应按照指南所列产业领域及重点方向,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申报,鼓励申报单位参与相应领域的标准制定。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应明确具体,项目重点体现技术可行性、创新性、先进性,联合申报的项目要体现合作性,须明确各参与单位的分工任务;预期技术指标应能体现项目产品的先进性,应量化并可出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或其他可采信的佐证材料。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的研究内容应体现其实质性技术支撑作用,不鼓励以发表论文数、Ⅱ类知识产权数作为考核指标。
3.项目可按需设置不超过4个子课题,每个参与单位单独承担一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应有单独的研发内容、技术指标、资金预算和产出(项目合作协议必须体现以上完整内容并作为验收指标予以确认)。项目验收时,对子课题及总体项目均需进行单独考核。厦门市域外的参与单位不得分配财政资助资金。
4.申报单位应认真按照《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修订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编制指引的通知》(厦科资配〔2022〕14号)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5.牵头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
(2)市级未来产业骨干企业。
6.项目牵头单位应设1位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策划及后续管理,对项目过程管理及验收成效等承担责任;并设置1名科研财务助理,由其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7.项目承担单位除满足《厦门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厦科规〔2022〕1号)中“第十二条 申报受理”要求外,还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每家企业限牵头或参与申报1项未来产业领域重大、重点科技项目;重点培育研发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高校科研院所指其二级院、系、部)不受此限。
(2)项目各参与企业不能全部有股份关联关系(互相直接持股25%及以上,或同为第三方直接持股25%及以上)。
8.项目实施期间一般为2-3年。项目开始时间不得早于2024年7月1日,并以半年节点来安排实施进度。
(四)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表;
2.项目实施方案;
3.未来产业领域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表;
4.企业(含参与企业)上两年度及本年度上半年的财务三报表、研发费用归集表;企业(含参与企业)上两年度年度纳税申报表(A100000)、完税证明(所属期),并加盖税务局公章;无法提供相关材料的请提交说明;
5.承担单位技术水平的证明材料(近五年获得的相关项目及资质荣誉等);
6.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
7.项目承担单位如近三年内有获得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政策兑现类不计,高校科研院所以项目组成员承担的市级项目为准),需提供此次申报项目与之前项目不同的说明文件;
8.项目为合作申报的,需提供合作协议或经备案登记的技术合同(协议内容需包含任务分工、经费分配及约束性指标);项目参与企业股份关联关系说明及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参见“(三)申报要求第7点”);
9.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承诺函及证明材料;
10.项目承担单位出具的科研诚信承诺书;
11.项目承担单位出具的科研伦理承诺书。
以上材料需按顺序编辑目录、标注页码,一式三份(盖章,正本一份,副本二份)提交。
三、重点科技项目
(一)申报主体
在厦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每个项目最多允许2家单位联合申报,其中至少包括1家企业或重点培育研发机构。
(二)扶持方式和金额
采用事前立项、事后资助方式,项目验收通过后以无偿资助的方式予以扶持。
1.项目支持金额:单个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
2.自筹资金要求:项目自筹资金与资助金额比例不少于2:1。其中申报企业自筹资金与资助金额比例不少于2:1;重点培育研发机构自筹资金与资助金额比例不少于1:1。
3.支持数量: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战略材料、氢能、储能、新一代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空天开发、深海开发、基因与生物技术每个领域立项数不超过3个。
(三)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需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或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条件,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运行管理规范。项目主要研发活动、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地点应在厦门市域内。申报单位应认真编写申报材料,对所有申报材料及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自行承担包括知识产权纠纷在内的一切风险。
2.申报单位应认真按照《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修订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编制指引的通知》(厦科资配〔2022〕14号)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3.申报单位应根据指南各领域及方向所列的专题目标、研究内容等要求编制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明确具体,预期技术指标应量化并可出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或其他可采信的佐证材料。项目不下设子课题,项目验收时,只对项目进行考核。如有2家单位联合申报,则需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各参与单位的分工任务。
4.项目应设1位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策划及后续管理,对项目过程管理及验收成效等承担责任;并设置1名科研财务助理,由其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5.项目实施期间一般为2-3年。项目开始时间不得早于2024年7月1日,并以半年节点来安排实施进度。
(四)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表;
2.项目实施方案;
3.企业上两年度及本年度上半年的财务三报表、研发费用归集表;企业上两年度年度纳税申报表(A100000)、完税证明(所属期),并加盖税务局公章;无法提供相关材料的请提交说明;
4.承担单位技术水平的证明材料(近五年获得的相关项目及资质荣誉等);
5.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
6.项目承担单位如近三年内有获得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政策兑现类不计,高校科研院所以项目组成员承担的市级项目为准),需提供此次申报项目与之前项目不同的说明文件;
7.项目为合作申报的,需提供合作协议或经备案登记的技术合同(协议内容需包含任务分工、经费分配及约束性指标);项目参与企业股份关联关系说明及证明材料;
8.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承诺函及证明材料;
9.项目承担单位出具的科研诚信承诺书;
10.项目承担单位出具的科研伦理承诺书。
以上材料需按顺序编辑目录、标注页码,一式三份(盖章,正本一份,副本二份)提交。
四、项目申报方式
申报单位根据申报指南及附件具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在线填报(在线申报程序详见附件),项目申报表、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以及相关材料模板可登录厦门市产业扶持资金综合管理系统下载,并提交纸质申报材料,市科技局组织集中受理、材料审查、集中评审。
(一)在线申报截止时间:2024年9月12日(逾期系统自动关闭)
(二)纸质材料提交截止时间:2024年9月26日
(三)纸质材料接收地址:厦门市思明区虎园路2号市科技信息研究院508室,逾期不受理。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7月22日

2024年厦门市未来产业领域重大、重点科技项目支持方向
一、第三代半导体领域
方向一:碳化硅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240101)
研究目标:攻克碳化硅衬底、外延、器件、模块及相关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完善碳化硅产业链条,增强碳化硅器件的自主供应可控能力,引领碳化硅产业发展。
研究内容:
①8英寸MOS级SiC外延研发。研究8英寸MOS级SiC外延的厚度、均匀性、掺杂浓度及表面缺陷密度控制、多层外延等关键技术及量产制备技术。
②车规级MOSFET SiC功率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研究芯片结构、工艺等关键技术和规模化生产技术。
③车规级MOSFET SiC功率器件或模块研发。研究与优化SiC功率器件或模块材料、设计、封装、测试等关键技术和规模化生产技术。
④研发MOSFET SiC功率模块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储能等领域的应用。
⑤8英寸SiC衬底研发。研究8英寸SiC单晶生长原位监测、流场和温场调控、高速生长等技术。
⑥8英寸SiC衬底、外延、芯片、封装等工艺相关设备研发。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二:氮化镓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240102)
研究目标:攻克氮化镓外延、器件、模块及相关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在部分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提升氮化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内容:
①8英寸Si基GaN外延研发。研究8英寸Si基GaN外延的应力、翘曲控制等关键技术及量产制造技术、设备制造技术。
②6英寸SiC基GaN外延研发。研究6英寸SiC基GaN外延的应力、位错密度、漏电控制等关键技术及量产制造技术。
③Si基GaN射频芯片研发。研究Si基GaN射频芯片结构与工艺仿真设计、制备工艺、可靠性保障等关键技术及低成本量产制造技术。
④大尺寸Si基GaN功率器件研发。研究Si基GaN功率芯片结构设计、工艺、可靠性保障等关键技术,高耐压低损耗功率器件及量产制造技术。
⑤氮极性GaN外延、器件及设备研发。研究氮极性GaN外延的应力、位错密度、漏电控制、外延设备、器件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及量产制造技术。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三:Micro-LED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240103)
研究目标:突破Micro-LED领域内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夯实厦门在Micro-LED显示领域的芯片技术、器件封装、整屏应用的基础,厚植新型显示产业的长期竞争力。
研究内容:
①堆叠结构的全彩Micro-LED显示技术研发。研究高量子效率的堆叠结构全彩Micro-LED外延结构、芯片、封装、模组等关键技术及量产制造技术。
②高分辨率、高均匀性、高发光效率Micro-LED芯片及其驱动技术研发。研究高性能Micro-LED芯片发光效率、可靠性、一致性等相关技术,研究高密度、高刷新率、低功耗的驱动技术及量产制造技术。
③Micro-LED透明显示技术研发。研究高透光率的玻璃基板布线技术,研究Micro-LED透明显示的驱动控制、发光分布调控等关键技术及量产制造技术。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四:超宽禁带等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240104)
研究目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扣产业发展需求,针对新一代半导体技术发展趋势,开展超宽禁带等新型半导体领域的前沿尖端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核心设备研制等,储备一批超宽禁带等新型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高端研发成果。
研究内容:
①氧化镓、金刚石、氮化铝等新型超宽禁带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研发。
②氧化镓、金刚石、氮化铝等新型超宽禁带器件制备及典型应用研究。
③基于氧化镓、金刚石、氮化铝等新型超宽禁带材料的相关设备研发。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二、前沿战略材料领域
方向一: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专题编号:20240201)
研究目标:面向医疗、环保、船舶、汽车制造、清洁能源等领域应用,开发安全系数高、稳定性强的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推动相关材料应用。
研究内容:
①高兼容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②高性能可降解或循环利用高分子薄膜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③高性能、长寿命、节能、可自修复橡胶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④高端海洋重防腐、防污涂层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⑤面向增材制造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二:先进基础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专题编号:20240202)
研究目标: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医疗、电子电路等领域,开展高性能基础材料研发,促进基础材料技术升级和功能迭代,助推高端应用领域快速发展。
研究内容:
①高性能陶瓷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②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③超高纯稀土、稀土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三:先进碳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专题编号:20240203)
研究目标:面向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以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等先进碳材料为基础,研发具有各类功能特性的高性能碳基复合材料,推动碳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研发。
研究内容:
①高性能石墨烯、富勒烯复合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②高性能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③新型碳基功能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四:光电信息前沿材料研究与应用研发(专题编号:20240204)
研究目标:面向高端应用需求,聚焦光电信息前沿关键材料研发,持续提升国产材料性能,强化关键战略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研究内容:
①高端光刻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②高精度掩膜版研究及应用研发。
③超高纯靶材研究及应用研发。
④高效率高色纯度OLED发光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⑤高性能偏光片、封装材料、背光材料、光学硬化膜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⑥高性能光热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⑦钙钛矿等新型光电转换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五:其他前沿材料研究与应用研发(专题编号:20240205)
研究目标:面向深海、环保、轨道交通等领域,开展前沿关键材料研发,助推高端应用领域产业发展。
研究内容:
①耐高压、高可靠性浮力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②超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③各类型抑菌灭菌包装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④液基新概念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⑤钛合金增材制造材料研究及应用研发。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三、氢能领域
方向一:氢能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研究(专题编号:20240301)
研究目标:围绕氢能关键材料及零部件的技术发展,推动催化剂、隔膜、气体扩散层等关键材料的低成本与零部件国产化,实现氢能领域关键材料与零部件的革新。
研究内容:
①氢能关键零部件颠覆性材料研究。
②替代性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研究。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二:氢能系统研究(专题编号:20240302)
研究目标:围绕氢能产业发展,重点突破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等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推动氢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研究内容:
①绿色高效、低成本、大规模氢气制取关键技术研究。
②高密度、高安全性氢气存储关键技术研究。
③长距离、高安全性氢气运输关键技术研究。
④大功率、高效率、低成本氢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四、储能领域
方向:储能电池及系统研究(专题编号:20240401)
研究目标:围绕储能电池性能提升、新型储能电池开发、储能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储能安全及并/离网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限制性因素,开展关键材料、技术、大模型和系统等的研究,促进本地储能领域核心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能力构建,加快本地新能源产业向高质量、集群化发展。
研究内容:
①高能量密度、高能效、高安全性、宽环境适应性、长寿命储能电池的关键材料、电芯及系统研究(至少实现其中3项技术性能)。
②储能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关键技术研究。
③储能电池和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性相关的测评方法、大模型、预警和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④“源网荷储”一体化条件下,高性能混合储能系统及系统协调性、稳定性等研究。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五、新一代人工智能
方向一:高可靠性AI芯片及基础元器件的设计、先进封装、制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专题编号:20240501)
研究目标:针对海量数据及大模型推理、训练场景,研发高性能、低功耗、低延时、高算力性价比的AI芯片,发展AI芯片先进封装、智能感知元器件等配套技术产品,强化AI终端产品整体服务能力,补足厦门AI芯片生态短板,提升核心技术积累和产业竞争力。
研究内容:
①自主可控的AI芯片设计研究及产业化。
②AI芯片制备、先进封装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③智能感知元器件、传感器等高精度采集设备与配套系统集成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④其他与AI相关的芯片设计和制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二:AI大模型研发和赋能型AI技术研究及应用(专题编号:20240502)
研究目标:鼓励具有广泛产业化基础、良好投资实力和研发能力的创新主体发挥自身优势,重点研究多模态大模型、大模型推理与评价、跨学科知识融合、大模型伦理和安全性等,打造通用和垂直领域AI大模型底座,为赋能千行百业提供共性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
①通用基础大模型产品研发。
②垂直领域大模型产品研发。
③多模态学习、脑机接口、深度学习、知识图谱、3D、融合决策等赋能型AI技术研究。
④面向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慧康养、智能制造等领域产业化应用。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2项,其中④为必选项。
方向三:可信AI技术在智慧城市场景中的融合应用(专题编号:20240503)
研究目标:结合智慧城市发展需求,基于可信AI,在城市生命线的交通、管线、物流、建筑、市政、工业生产等关键领域,实现可信AI技术多场景融合应用,推动智慧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创新。
研究内容:
①面向智慧城市的可信AI大模型平台研发。
②适应智慧城市智能化发展需求,形成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物流、智慧管线、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产品,推动可信AI与工业生产融合发展。
③适应智慧城市宜居化发展需求,形成地理监测、公共管理、建筑安防、数字生态、双碳等技术产品,推动可信AI与社会生态环境融合发展。
④适应人性化发展需求,推动可信AI与人际互动交流融合发展,形成个性化互动问答、精准化决策咨询等技术产品。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六、未来网络领域
方向一:前沿方向关键基础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专题编号:20240601)
研究目标:重点支持高速大功率光电通信、卫星互联网(通信)、下一代移动通信等细分领域的核心基础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壮大前沿方向网络通信芯片、器件、模块、终端和测试设备等研发规模,加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研究内容:
①高速大功率光电通信领域芯片、器件、模组等研发与产业化。
②卫星互联网(通信)领域芯片、器件、模组等研发与产业化。
③下一代移动通信领域芯片、器件、模组等研发与产业化。
④量子通信、空天地海融合、通感算一体化网络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研究与应用。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二:前沿方向关键软件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专题编号:20240602)
研究目标:挖掘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网络技术的未来需求,推动IPv6、网络切片、网络安全等核心软件技术演进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技术引领优势。
研究内容:
①IPv6+、网络切片、软件定义网络、网络标识解析、跨域SRv6网络技术、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②主动防御、内生安全、态势感知、追踪溯源、软件供应链安全等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
③区块链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三:自主可控的信创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题编号:20240603)
研究目标:以网络信息安全发展为核心目标,构建自主可控的IT标准、软硬件及服务生态,着眼于安全可控、符合未来网络发展方向的“全产业链、全行业”的信息技术升级。
研究内容:
①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物联网、服务器等网络架构基础硬件研发及产业化。
②自主可控的与国产化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适配的软硬件研发及产业化。
③自主可控的多媒体处理、ERP管理、流版签软件等网络应用软件研发及产业化。
④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七、空天开发领域
方向一:航天领域关键材料、器件和装备研究(专题编号:20240701)
研究目标:开展航天领域关键材料、器件和装备研究,加快航天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实现航天装备高性能和绿色化发展,促进本地产业强链补链。
研究内容:
①小型化、轻量化、绿色化的卫星等航天设备关键材料、器件和系统研究。
②低功耗、低延时、高算力、高可靠的航天用先进智能计算技术及平台研究。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二:航空领域关键材料、器件和装备研究(专题编号:20240702)
研究目标:开展航空领域关键材料、器件和装备研究,加快航空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助力本地优势产业强链补链,促进航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发展。
研究内容:
①长续航、低成本、智能化的低空飞行器关键材料、器件和系统研究。
②航空发动机等航空设备及其维修所需关键材料、器件和系统研究。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240703)
研究目标:面向我市,开展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场景设计研究,并完成重点应用场景演示验证。
研究内容:
①无人机全自主闪送系统研制。
②沿海无人机物流系统研制。
③应用场景设计及演示验证:沿海地区物流运送场景设计及演示验证(船基到岸基);货运无人机场景设计及演示验证(岸基到岸基);区域间物流运送场景及演示验证。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研究内容①②中的1项,应用场景③中的任一应用场景。
说明:空天开发领域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数至少包括方向三项目1项。
八、深海开发领域
方向: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20240801)
研究目标:开展水下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感知与通信系统的研究,实现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技术突破,促进深海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研究内容:
①水下装备和应用系统所需关键技术、材料和零部件研究。
②多技术融合水下感知与通信系统研究。
③深海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九、基因与生物技术领域
方向:基因与生物技术领域关键材料开发,构建细胞与基因治疗核心技术平台,开展生物治疗创新药物研究与临床转化。(专题编号:20240901)
研究目标: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转染试剂、基因编辑技术、递送系统等新材料或工具的开发,实现国产替代,及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研究与药物发现。
研究内容:
①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材料或工具,突破基因编辑、递送载体、细胞体系构建等核心技术,实现新技术或产品的产业化应用。
②掌握细胞与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完成临床前研究,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或获得国家药监局细胞与基因治疗的新药临床试验批件。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申报单位为在厦独立法人机构,企业、高校院所、医疗机构等。

联系宇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