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网 > 资助项目 > 湖北省资助项目 > 武汉市资助项目 >

武汉市组织申报2024年度武汉市软科学研究项目

发布时间:2024-05-25内容编辑:宇辰管理 点击数:

各有关单位:
根据《武汉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现将2024年度武汉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
2024年度武汉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分为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智库项目(另行组织)。
(一)一般项目
采取竞争立项方式组织,支持经费7万元,项目立项后一次性拨付,实施周期为2024年7月-12月。
(二)重点项目
采取竞争立项方式组织,支持经费15万元,项目立项后拨付50%经费,项目验收通过后拨付剩余50%经费,实施周期为2024年7月-12月。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为武汉市内依法注册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应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申报项目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具有相应的研究基础和工作积累,开展过与申报项目相关或相近的自主研究。
3.一般项目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人数不超过6人,重点项目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人数不超过8人。
4.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诚信状况,无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5.同一项目负责人限报一个项目,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员最多可再参与申报一个项目,项目负责人有未验收项目的不得申报新项目。
6.每个指南方向同一申报单位限报1项。
7.严格落实科研诚信相关要求,项目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须在申报时签署并提交《科研诚信承诺书》,应严格遵守承诺,如实填写并审核申报材料,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
8.本次项目申报全部通过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期间无须提交纸质材料。项目立项后,须提交一份与网上申报材料一致的纸质材料。
三、研究要求
1. 一般项目实施期结束后,向市科创局提交专题决策咨询报告(5000字左右)和总体研究报告(不少于3万字)各1份。
2.重点项目实施期结束后,向市科创局提交专题决策咨询报告(5000字左右)和总体研究报告(不少于5万字)各1份。
3.项目实施期内,保持与市科创局的沟通衔接;根据项目研究需求,接受市科创局委托开展相关调研和研究。
四、申报流程
方式一:通过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申报
1.申报入口:登录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进入“项目申报”模块。
2.注册登录:通过湖北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自动跳转)完成账号注册登录(已注册用户可直接登录,未注册用户请注册后再登录,如有问题可参阅登录下方“用户帮助”文档)。
3.在线填写:以项目负责人账户登录,选择“创新生态专项—软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重点项目”,点击“进入申报”,在线填写申报信息。
4.上传附件:将签字盖章后的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彩色扫描后以PDF格式上传。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申报材料提交至申报单位。
5.单位审核推荐:项目申报单位通过单位账户登录后,点击页面右上方“项目管理入口”,进入项目管理页面,点击“推荐”,将项目提交至武汉市科技创新局,资料提交完成。
方式二:通过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官网申报
1.申报入口:登录武汉市科技创新局门户网站,点击“项目申报与管理—在线申报”,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2.注册登录:已注册用户可直接登录。未注册用户点击“统一身份认证登录”,跳转湖北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完成账号注册登录。
3.在线填写:以项目负责人账户登录,点击“项目申报”,选择“2024年度项目—创新生态专项—软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在线填写申报信息。
4.上传附件:将签字盖章后的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彩色扫描后以PDF格式上传。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申报材料提交至申报单位。
5.单位审核推荐:项目申报单位通过单位账户登录后,点击“推荐”,将项目提交至武汉市科技创新局,资料提交完成。
五、申报时间
项目申报时间:2024年5月29日-6月19日,逾期不予受理。

附件:

1.2024年度武汉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2.武汉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
2024年5月24日


2024年度武汉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一、一般项目
(一)面向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求的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梳理武汉科教人才资源总量、结构,分析武汉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基础、现状、主要短板和突破思路,调研国内外先进做法,围绕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求,研究提出武汉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模式、路径及对策,形成研究报告。
(二)武汉市基础研究及在汉高等院校研发(R&D)经费投入分析
研究内容:开展武汉基础研究现状研究,分析比较与同类城市基础研究情况,围绕提升我市基础研究水平提出举措建议;开展2023年度武汉地区高等院校理工农医类学科研发(R&D)经费投入情况研究,统计分析在汉高校理工农医类学科的科技人力资源情况、当年有开展科技活动的R&D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的人员及经费情况、科技项目(课题)情况、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情况;形成武汉地区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中的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情况,以及在汉高校理工农医类学科研发(R&D)经费分析情况以及其中的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市基础研究经费比重的情况分析报告。                                     
(三)新时代武汉市科技监督与评估体系建设路径与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国家对科技监督与评估体系建设的要求,梳理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在科技监督与评估方面的经验做法;深入调研分析武汉市科技监督与评估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制度机制、组织体系、监督方式、评估方法、人才队伍等方面研究提出加强武汉科技监督与评估体系建设的路径与对策建议;形成研究报告。
(四)武汉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评估
研究内容:深入调查研究我市认定的836家企业研发中心,分析评估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基础条件、研发投入、创新能力、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绩效与不足,并与其他城市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的策略与建议,形成《武汉市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运行情况评估报告》。
(五)湖北实验室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研究
研究内容:以湖北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目标,对标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对湖北实验室现状和问题开展比较分析,研究湖北实验室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思路;重点对湖北实验室的组织架构、运行管理制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发展战略研究,围绕技术攻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分类提出湖北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途径和发展举措;完成《湖北实验室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研究》报告。
(六)武汉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两类调研武汉市科技服务业,开展行业发展现状和重点企业发展趋势研究,对比分析国内部分城市情况,提出培育壮大武汉科技服务业规模、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形成研究报告。
(七)武汉市发展未来产业基金矩阵布局研究
研究内容:对照国内其他城市,分析我市未来产业资本布局现状、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就发挥政府投资资本引导作用,吸引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成熟的机构资金,加大长期资金权益资产配置的权重和规模,做大我市耐心资本,以全周期陪伴的长期思维为未来产业投资项目提供资金、资源、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开展研究;提出设立未来产业全生命周期基金矩阵的对策建议,绘制基金图谱。
(八)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武汉市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政策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全面梳理国内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政策实施情况,深入分析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规律和创新需求,结合武汉实际,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科技企业精准施策,构建创新生态优化完善、创新体系协同高效、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武汉市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政策体系,提出对策建议,形成研究报告。
(九)新领域新质生产力导向的“尖峰”产业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尖峰”产业案例,归纳其成功实践经验和创新模式;以国内尖峰产业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发展现状、创新能力以及对经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的贡献;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尖峰”产业发展的战略建议和政策措施,形成研究报告。
(十)基于全国创新格局坐标系的武汉市(区)创新发展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系统构建完善武汉科技创新中心评价体系、东湖高新区创新驱动绩效评价体系、武汉市(区)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体系,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分析评价武汉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形成研究报告。
(十一)以“四链”深度融合助力武汉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产业拉动、创新推动、资金带动、人才发动等模型,研究“四链”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和作用路径;分析武汉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四链”融合发展的现状,凝练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结合其它城市发展经验,研究提出纵深推动武汉优势产业“四链”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实施路径,形成研究报告。
(十二)武汉市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建设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突破性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调研国内外其他地区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建设状况和发展趋势,梳理集成电路创新平台的功能定位、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等,分析武汉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功能提升、协同创新、研发服务、优化生态等方面,提出武汉建设集成电路创新平台的对策建议,形成研究报告。
(十三)面向科教人才优势转化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研究
研究内容:运用科技创新人才、城市(产业)创新系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相关理论,开展面向科教人才优势转化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经验与模式比较、武汉实践探索与痛难点研究,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提出面向科教人才优势转化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路径与策略,针对性提出配套政策措施意见,形成研究报告。
二、重点项目
(一)“十五五”时期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十五五”时期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要求,跟踪全球科技创新最新趋势,研判未来发展态势,分析武汉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标对表北京、上海、粤港澳三大国际科创中心和成渝、西安两大区域科创中心建设情况,分析武汉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提出“十五五”时期武汉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布局重点和有关建议;形成《“十五五”时期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二)武汉市科技领域国家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化解措施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分析武汉市在科创中心建设、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点科技企业、重大科技项目、国际交流合作、关键核心技术、高端人才、海外利益、科技伦理、生物安全、科技数据、产业脱钩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制定安全风险清单,提出防范化解措施和对策建议,形成《武汉市科技领域国家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化解措施研究分析报告》。

联系宇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