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网 > 资助项目 > 深圳市资助项目 > 深圳部委资助项目 >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深圳市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提升工业设计赋能产业发展能力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25-01-10内容编辑:宇辰管理 点击数:

为进一步发挥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深圳制造向深圳智造、深圳创造升级,推动工业设计国际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创新发展,彰显深圳设计产品的舒适体验感、浓郁科技感和厚重文化感,打造“美好生活 深圳创造”区域品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措施。


一、发展壮大“深圳创造”市场主体

(一)壮大工业设计中心队伍。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特色鲜明、管理规范、业绩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设计中心,强化工业设计中心的关键引擎作用,支持工业设计中心提升综合设计、绿色设计服务能力,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中心梯度培育体系,对经认定为国家级、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的,按照不超过项目审定费用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上限分别为300万元、1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二)支持培育设计驱动型企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创新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将设计部门从“战术执行者”升级为“战略驱动者”,推动设计创新渗透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各环节,打造更多彰显科技、连接情感、弘扬文化的国潮新品、热销单品。对促进设计成果产业化明显的设计驱动型企业,按照不超过项目审定费用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上限为1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三)大力培育建设工业设计研究院。鼓励制造业企业联合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等共建工业设计研究院,提高工业设计研究院基础研究能力和产业链协同设计水平。对经认定的省市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按照不超过项目审定费用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上限为2000万元。对经认定的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按照不超过项目审定费用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上限为30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各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二、推动“深圳设计”走向国际

(四)支持举办高水平国际化工业设计活动。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创办、举办高水平国际化工业设计活动,持续提升活动知名度、专业度和美誉度,强化深圳工业设计国际品牌形象,创新获奖作品成果转化机制。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设计活动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审定费用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上限为300万元。对特别重大的工业设计活动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报请市政府批准后给予资助。(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深化工业设计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优势,加强与港澳工业设计创新资源的对接,鼓励港澳工业设计大师、青年工业设计师在深设立创业空间、工作室。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工业设计领域的交流合作,鼓励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与国际设计团队合作研发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责任单位:前海管理局、河套发展署,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各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六)厚筑国际化工业设计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深圳工业文化内涵,把工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工业文化塑造深圳工业国际“新形象”。鼓励企业通过数字化、可视化、互动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以沉浸式体验、定制化服务为核心的知名工业旅游资源点、工业博物馆等工业文化载体。对工业文化传播效果显著的,按照不超过项目审定费用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上限为3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教育局,各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七)培育引进国际一流工业设计人才。加快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国际工业设计人才集聚高地。鼓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工业设计人才,鼓励工业设计人才参与职称评定,鼓励社会机构、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建设工业设计人才职业培训基地,加快构建创新型、技术型、知识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队伍。支持深圳工业设计人才参评国内外知名设计奖项,对获奖企业或设计师,视获奖项目的专业化、产业化和影响力等情况,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才工作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教育局)


三、以工业设计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八)推动工业设计与战新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工业设计与技术创新高度耦合关联特性,积极推动工业设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深度互融,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重点聚焦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与仪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将工业设计贯穿于需求研究、品牌战略、制造生产、营销流通、消费使用等全生命周期过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技术领先向技术与服务双领先升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九)助力未来产业创新突破。面向智能机器人、脑科学与脑机工程、深地深海等未来产业方向,鼓励各类工业设计主体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的合作,通过共建实验室、协同推进核心技术攻关等方式,增强前沿设计供给能力,构建“技术-产品-场景”体系,助推未来产业加速发展,构筑经济发展新动能。(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创新局,前海管理局,各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发展。推动工业设计在传统优势产业中融合运用,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以工业设计再造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动能。重点聚焦服装、家具、黄金珠宝、钟表、眼镜、皮革等领域,持续强化工业设计在集成创新、时尚高端化等领域的引领作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从规模、速度的外延式增长向设计、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的内涵式增长升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十一)助推中小企业加速发展。支持工业设计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工业设计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推进产品差异化、品牌个性化。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将工业设计理念贯穿到研发、生产、管理、营销、售后的全过程,提升企业品牌美誉度、产品和服务附加值。(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四、强化更高品质的工业设计要素支撑

(十二)布局“功能专区+特色园区”。加快完善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工业设计集聚发展。鼓励在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中划分“工业设计功能专区”,强化对制造业企业的设计创新引导。支持各区建设工业设计特色园区,集聚工业设计企业,构建工业设计产业生态体系。开展工业设计特色示范园区认定,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机制高效有力的工业设计园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前海管理局、河套发展署,各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十三)搭建智能设计要素共享平台。大力培育面向工业设计领域的人工智能工具和产品,支持“人工智能+工业设计”大模型开发训练与应用。支持建立开放共享的工业设计通用数据库以及具有特色的行业数据库,提升数据挖掘、分析、转化、表达的水平。支持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打造智能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对智能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不超过项目审定费用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上限为3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工智能产业办)
(十四)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严厉打击工业设计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探索建立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支持工业设计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指导工业设计企业、设计师积极提交《专利合作条约》(PCT)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存海牙协定》国际专利申请,强化海外专利布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十五)拓宽市场融资渠道。鼓励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对拥有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企业,积极给予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信贷支持。鼓励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天使基金等机构投资工业设计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工业设计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等方式融资。(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


五、保障措施

(十六)加强工作组织协调。强化市区联动和部门协同,研究工业设计领域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加快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鼓励各职能部门、各区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加大对工业设计的扶持力度。(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各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十七)健全统计监测机制。强化与统计部门的协同合作,积极开展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监测、分析工作,建立完善的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跟踪监测和激励机制,准确把握行业动态、预测发展趋势。(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十八)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工业设计领域相关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协助开展调查研究、监测分析、标准制定,组织举办工业设计重大活动,开展技术和管理交流、人才培训工作,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借助工业设计领域专家、智库智慧,为深圳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六、附则

本措施自2025年X月X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具体解释工作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担。本措施所需资金由市级层面保障,各区负责保障本区自行出台的配套政策。
联系宇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