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开展2023年度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认定申报工作
按照《福建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闽科规〔2022〕1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我厅将组织开展2023年度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认定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及要求
符合《管理办法》规定条件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均可申报。申请认定的孵化器实际对外运营时间和运营机构成立时间均在2021年5月22日以前(至本年度申报截止时间须有2年),且至少报送2022年度真实完整的火炬统计数据;申请认定的众创空间实际对外运营时间和运营机构成立时间均在2022年5月22日以前(至本年度申报截止时间须有1年)。
二、申报程序
(一)申请
申报单位向设区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具有推荐资格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推荐单位”)提交《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申报书》(附件1)或《省级众创空间认定申报书》(附件2)及相关附件材料。
(二)推荐
推荐单位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初审并进行实地核查,认真填写《实地核查表》(附件3)。审核通过后提出推荐意见并出具书面推荐函。
(三)材料报送
1.申报单位根据申报书中申报材料装订要求将纸质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装订成册(需逐页编制总页码,并在申报材料内提供材料目录和相应的页码范围),加盖单位公章后于5月22日前报送推荐单位。
2.请推荐单位于6月30日前将推荐函、推荐汇总表(附件4)、纸质申报材料(一式2份)寄送至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三、其他事项
本年度认定申报工作采取纸质申报。请各申报单位提交纸质申报材料,推荐单位以纸质完成推荐工作。
管理办法 第三章 省级孵化器认定
第七条申请省级孵化器认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孵化器运营机构应在福建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发展方向明确,具备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孵化服务机制。孵化器申请认定时实际对外运营时间和运营机构成立时间均在2年以上,且至少报送上一年度真实完整的火炬统计数据。运营机构应诚信、守法、合规经营,无不良征信记录。
2.孵化器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其中在孵企业使用场地面积(含公共服务场地面积)占孵化场地面积75%以上;属租赁场地的,租期应在5年以上或从申请认定时起仍有至少2年的有效租期;孵化场地相对集中,不得超过3处,各孵化场地的运营机构必须为同一法人主体,且场地原则上在同一县域(含区、县级市)范围内;孵化场地须完成消防验收。
3.孵化器配备自有种子资金或合作的孵化资金规模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获得投融资的在孵企业占比不低于5%,并有不少于1个的资金使用案例。
4.拥有职业孵化服务队伍,具备专业孵化服务能力的专职管理人员(指具有创业、投融资、企业管理等经验或经过创业服务相关培训的孵化器专职工作人员)占机构总人数50%以上,每10家在孵企业至少拥有1名专业孵化服务人员和1名创业导师。
5.孵化器在孵企业中已申请知识产权的企业占在孵企业总数比例不低于25%或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指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新药证书、植物新品种、农作物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等,下同)的在孵企业占比不低于15%。
6.在孵企业不少于20家,且每千平方米平均在孵企业原则上不少于2家。
7.累计毕业企业不少于8家。
第八条达到第七条1-5项条件要求,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孵化器可按专业孵化器进行认定管理:
1.在同一产业领域从事研发、生产的企业占在孵企业总数的75%以上。
2.拥有可自主支配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研究开发、检验检测、小试中试等专业技术服务。
3.在孵企业应不少于12家且每千平方米平均在孵企业不少于1.5家。
4.累计毕业企业不少于4家。
第九条属于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县辖区内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孵化场地面积、在孵和毕业企业数等三项指标要求降低20%。
第十条本办法中的孵化器在孵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主要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并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的相关规定。
2.企业注册地和主要研发、办公场所须在本孵化器场地内,入驻孵化器时成立时间不超过24个月。
3.孵化时限原则上不超过48个月,技术领域为生物医药、现代农业、集成电路的企业,孵化时限不超过60个月。
第十一条企业从孵化器中毕业应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1.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2.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3.累计获得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超过200万元。
4.连续2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400万元。
5.被兼并、收购或在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等国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管理办法 第四章 省级众创空间认定
第十二条申请省级众创空间认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众创空间运营机构应在福建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发展方向明确,具备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孵化服务机制。众创空间申请认定时实际对外运营时间和运营机构成立时间均在1年以上。运营机构诚信、守法、合规经营,无不良征信记录。
2.完善的基本服务配套设施。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总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工位不少于30个;属租赁场地的,租期应在5年以上或从申请认定时起仍有至少2年的有效租期;具备公共服务场地和设施;提供的创业办公(工位)与公共服务场地面积之和不低于众创空间孵化场地面积的75%。
公共服务场地是指众创空间提供给创业者共享的活动场所,包括公共接待区、项目展示区、会议室、休闲活动区、专业设备区等配套服务场地。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免费或低成本的互联网接入、公共软件、共享办公设施等基础办公条件。
3.众创空间主要负责人及服务团队须具备一定行业背景、丰富的创新创业经历和相关行业资源。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3名,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服务能力能满足创新创业服务需求。
4.完善的创业服务功能。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投资及担保机构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条件的众创空间自身能提供创业投融资服务;建立创业导师服务机制,拥有能满足创业者需求的由天使投资人、成功企业家、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不少于3人的专兼职创业导师队伍;能够向创业者提供研发设计、科技中介、金融服务、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专业化服务;每年开展的创业沙龙、路演、创业大赛、创业教育培训等活动不少于6场次。
5.每年有不少于2个典型孵化案例。
6.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的创业团队和企业不低于16家;入驻创业团队近一年(不含申报年,下同)注册成为新企业数不低于6家,或近一年获得融资的入驻创业团队和企业不低于4家,或近一年获得有效知识产权的入驻创业团队和企业不低于4家。
第十三条达到第十二条1-5项条件要求,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众创空间可按专业化众创空间进行认定管理:
1.入驻的同一产业细分领域的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数占总入驻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数的75%以上。
2.重点由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牵头建设。具备完善的专业化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条件,能够提供低成本的开放式办公空间,具有专业化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模型加工、中试生产等研发、生产设备设施和厂房,并提供符合行业特征专业领域的技术、信息、资本、供应链、市场对接等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3.申请认定时入驻的创业团队和企业不低于12家;入驻创业团队近一年注册成为新企业数不低于4家,或近一年获得融资的入驻创业团队和企业不低于3家,或近一年获得有效知识产权的入驻创业团队和企业不低于3家。
第十四条属于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县辖区内的众创空间,其认定时入驻创业团队和企业数、入驻创业团队近一年注册成为新企业数、近一年获得融资的创业团队和企业数、近一年获得有效知识产权的创业团队和企业数等四项指标要求降低20%。
第十五条服务对象及时限应满足下列要求:
众创空间主要服务于大众创新创业者,其中主要包括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特征的创业团队、初创公司或从事软件开发、硬件开发、创意设计的创客群体及其他群体;创业团队和企业主要研发、办公场地均须在本众创空间内。
入驻时限一般不超过24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