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25-02-07内容编辑:宇辰管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推动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我区产业发展新优势,特制定本措施。
一、支持措施
(一)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1.研发经费补助
对上一年度实际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且获得市科技局研发费用补助的企业,按市级研发经费补助金额给予50%的配套支持;对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按市级研发经费补助金额给予80%的配套支持。单家企业年度最高补助300万元。
2.科技贷款及保险补助
对企业通过市科技信用贷款、科技担保贷款、科技保证保险贷款所发生的利息,及投保相关科技保险所产生的保费支出,按企业享受市级贴息贴保金额的50%给予配套支持,同一企业年度最高补助30万元。
3.原创游戏研发和发行奖励
(1)原创游戏研发
对规上软件业企业自主研发的原创游戏,取得国内网络游戏电子出版物审批版号的,给予每款游戏10万元奖励。
(2)原创游戏发行
对规上软件业企业自主研发的原创游戏,在海外主要发行平台首次正式发行并产生收入的,给予每款游戏10万元奖励;对与原创游戏研发企业签订发行合同并正式上线运营的规上软件业企业,给予每款游戏10万元奖励。
以上政策条款,同款游戏不可重复享受,单家企业年度最高补助50万元。
4.给予企业科技成果奖励
上一年度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企业,属项目第一完成单位的,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属项目参与单位的,单家均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上一年度获评省级/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且属项目第一完成单位的企业,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二)支持研发创新平台建设
5.平台认定奖励
对新认定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新认定为市级重大研发机构的,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类型认定奖励按晋级补差给予奖励。
6.研发机构培育补助
对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导向,由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在我区新设立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独立法人机构,经评审通过后,第一年按机构自筹建设资金投入的50%给予补助,最高200万元。第二、三年根据机构年度运营绩效考核情况,按不超过机构上一年度研发投入的50%给予补助,最高200万元。
(三)支持科技研制和产业化项目
7.区级科技项目补助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运用自主知识产权进行新技术新产品试制、新工艺中试、小批量试产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补助50万元;对营收规模已达1000万元以上企业的科技产业化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补助200万元。
8.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补助
对企业承担国家级、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的,在项目计划书下达后按立项部门核拨的扶持资金给予一定比例的区级配套,其中国家级按30%、省级按20%支持。单个项目最高补助100万元,单家企业年度最高补助200万元。
9.重点人才与项目奖补
(1)市“双百计划”创业人才补助
对入选厦门市“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的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在获得市级“双百计划”创业扶持资金后,相应按照起步期企业100万元、成长期企业累计300万元、成熟期企业累计500万元给予配套支持。
(2)创业人才项目补助
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且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的创业人才创办的企业,经评审通过后,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助。
(3)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
每引进或培育1名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厦门市高层次人才,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给予企业10万元、5万元、1万元一次性引才奖励。
(四)加大企业梯次培育力度
10.国高企业认定奖励
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市级认定奖励资金的,最高按所获得的市级奖励金额的50%给予配套支持。
11.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奖励
对首次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50万元;对首次认定为省级(含厦门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10万元;对首次认定为厦门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5万元。
12.“小升规”培育奖励
对首次纳入规上工业、规上软件业统计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纳统第1年产值增长10%(含)以上的企业,次年再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注册当年即纳统的规上工业、规上软件业企业,次年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
(五)助力企业增产增效
13.规上工业企业增产奖励
(1)对全年产值达5000万元、1亿元、4亿元、10亿元、20亿元及以上,且同比增速分别不低于20%、15%、10%、8%、5%的规上工业企业,按全年综合经济贡献增量的3‰给予奖励,单家企业最高150万元。综合经济贡献由工业产值、研发费用、营业利润3项加总计算。
(2)对采用委外加工生产(或“无工厂制造”)模式的新纳统规上工业企业,按以下标准给予三年的增产奖励:
①年产值同比增量达2亿元(含)-5亿元,按全年综合经济贡献增量的4‰给予奖励,单家企业最高200万元;
②年产值同比增量达5亿元(含)-8亿元,按全年综合经济贡献增量的5‰给予奖励,单家企业最高400万元;
③年产值同比增量达8亿元(含)-10亿元,按全年综合经济贡献增量的6‰给予奖励,单家企业最高600万元。
14.规上软件业企业增收奖励
(1)对年营收(1-11月)达5000万元、2亿元、4亿元及以上,且同比增速分别不低于30%、20%、10%的规上软件业企业,按全年综合经济贡献增量的3‰给予奖励,单家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综合经济贡献由营业收入、研发费用、应付职工薪酬3项加总计算。
(2)对租用湖里辖区办公空间的规上软件业企业,按照以下标准给予30元/平方米/月且不超过实际租金的补助。
①年营收5000万元(含)-2亿元的企业,同比增长30%及以上的,每年补助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
②年营收2亿元(含)-4亿元的企业,同比增长20%及以上的,每年补助面积不超过1500平方米;
③年营收4亿元(含)以上的企业,同比增长10%及以上的,每年补助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
15.规下重点工业企业扶持奖励
对规下重点工业企业每年给予发展经费2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提升管理水平。对上年度营收实现正增长的企业,再给予5万元奖励。
16.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助
对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规上工业企业,上年度产值达1亿元及以上的,按实际缴纳保费的30%给予补助;其他规上工业企业按实际缴纳保费的20%给予补助。单家企业年度最高补助150万元。
17.重点产业企业培育奖补
对新注册或区域外迁入智慧交通产业园、内容科技产业园等经区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发展集聚区,契合园区产业导向且年度营收强度达2万元/平方米的企业,自首租之日起三个日历年内,给予30元/平方米/月且不超过实际租金的补助,最高补助300平方米。其中首次纳入规上工业或软件业的企业,纳统当年最高补助1000平方米。
(六)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18.企业技术改造补助
(1)对上年度投资500万元(含)以上的工业企业增资扩产项目,按市级工业固投补助政策落实,即按年度给予不超过工业固投(不含土地和非生产性设施建设投入)10%的补助,单个项目累计补助不超过3000万元。列入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名单的企业实施总投资5亿元及以上的项目,单个项目累计补助最高6000万元。
(2)对上年度设备投入100万元(含)-500万元的规下重点工业、“专精特新”工业企业、市级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按年度给予设备投入10%的补助,单个项目每年补助不超过50万元。
(七)支持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19.科技服务机构发展补助
(1)对纳入我区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成员、重点产业引育服务机构,为辖区企业提供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引育等科技服务,经事先申请并评审通过的,根据其每年度为辖区企业提供服务情况,给予单个机构年度最高补助30万元。
(2)对拥有优质产业资源导入能力和专业运营服务团队的机构,在我区新设立独立法人机构开展技术转移和产业服务,经事先申请并评审通过的,第一年按机构自筹建设资金与运营投入的50%给予补助,最高100万元;第二、三年根据机构年度运营绩效考核情况,给予不超过机构上一年度自筹运营投入的50%给予补助,最高100万元。
20.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活动补助
对在我区举办且符合工信领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活动,经事先申请并审核通过的,按活动实际经费支出的30%给予补助,最高30万元;对国家级行业协会或机构主办的活动,按活动实际经费支出的50%给予补助,最高50万元。
21.技术交易奖励
对上一年度获得市级技术交易奖励金达2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按市级奖励金额的50%给予配套支持。单家企业年度最高奖励20万元。
22.产学研合作补助
对设有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或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按照企业当年度实际支付给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经费的20%给予补助,单家企业年度最高补助30万元。
23.加大创新技术产品推广
充分发挥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作用,加大对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的应用推广;加强场景开放,积极引导财政投资和社会资本项目提供场景机会,支持选用新技术新产品,为科技成果提供示范应用和迭代机会。
(八)支持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24.智改数转奖补
(1)对列入市级及区级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的项目,给予立项企业每个项目5万元的一次性立项奖励。对列入市级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的项目,按照立项企业获得市级补贴金额的50%予以区级配套补贴。
(2)对上年度获评行业主管部门评选及认定的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转型相关示范、标杆荣誉的项目,每个项目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25.绿色化发展奖励
对规上工业或软件业企业,上年度入选厦门市绿色技术和产品目录的,给予每个入选的技术或产品2万元补助;其上年度(或有效期内)获评区级及以上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评选及认定的“节水型企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试点”“低碳试点”“无废工厂”等节能相关荣誉及称号的项目,每个项目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二、附则
(一)本措施由湖里区科技和工信局、区委组织部负责解释并制定申报指南、组织政策兑现,资金纳入各相关单位预算(其中,除第9条第3款由区委组织部负责、第15条由各街道负责外,其他条款由区科工局负责)。(二)本措施第3条、第7条、第13条、第14条、第15条、第23条、第25条覆盖火炬湖里企业;本措施除第1条、第2条、第6条、第9条、第10条、第17条、第19条、第20条外,其余条款均覆盖自贸湖里企业。
(三)本措施第10条、第11条、第13条第1款、第14条、第20条实行年度预算限额控制,如条款扶持资金申报总额超出年度预算限额控制,则根据申报总额对企业申请的扶持资金按比例兑现。
(四)同一企业申报涉及区财政资金扶持的同类型项目,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享受政策。对被相关官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列为失信惩戒的企业不予扶持。
(五)对于通过不正当行为套取财政资金的企业、单位或个人,一经发现,应全额追回资金,并取消其后续三个自然年度内获得区财政资金支持的资格;涉及违法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六)本措施自x年x月x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止,2025年1月1日至x年x月x日参照本措施执行。《湖里区支持企业培育研发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厦湖工信〔2022〕33号)、《湖里区促进制造业及软件业倍增发展若干措施》(厦湖工信〔2022〕73号)同步废止。《湖里区支持智慧交通产业园发展的实施办法》(厦湖工信〔2022〕32号)涉及有效期内的奖励条款,延续至政策执行完毕后,按本措施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