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人才项目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25-02-07内容编辑:宇辰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引进和培养一批我市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领域的高精尖缺人才,根据“群鹭兴厦”人才计划实施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人才分为A、B、C三个层次。
第三条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人才应当在注册在本市的新能源和新材料企业任职,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人才项目由人才所在企业推荐申报。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四条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信用记录良好,未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无涉黑涉恶行为;
(三)在职在岗,主要工作地在厦门并在厦门缴纳个人所得税;人才所在企业在厦门依法设立满1年以上,依法纳税,无严重违法行为,非严重失信主体;
(四)人才所在企业属于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包括锂离子电池、储能、钙钛矿电池、先进碳材料、高性能陶瓷、稀土功能材料等;
第五条A类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人才应在企业担任副总以上技术管理岗位1年以上,且税前年薪达到社平工资8倍以上,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一)近5年内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二)获得过省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成果转化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等同类荣誉或作为主导者取得过国家重大发明专利;
(三)近5年主导过国家标准制定;或被任命为国家标准制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四)担任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同水平研发部门的副主任;
(五)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等获得国家级荣誉企业、“补短板”“锻长板”及重点领域等“链主”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企业、产品出货量、市场份额在权威榜单上获得排名、获国家级科技奖项企业、3年内有一年度在厦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企业等任职超过1年。
第六条B类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人才应在企业担任副总以上技术管理岗位1年以上,且税前年薪达到社平工资6倍以上,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一)近5年内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二)获得过省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成果转化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等同类荣誉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取得过国家重大发明专利;
(三)近5年参与过国家标准制定;或被任命为国家标准制定委员会成员;
(四)担任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同水平研发部门的重要技术负责人;
(五)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等获得国家级荣誉企业、“补短板”“锻长板”及重点领域等“链主”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企业、产品出货量、市场份额在权威榜单上获得排名、获国家级科技奖项企业、3年内有一年度在厦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企业等任职超过1年。
第七条C类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人才应在企业担任过重要技术管理岗位1年以上,且税前年薪应达到社平工资3倍以上,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一)近5年内牵头承担过市级(含)以上重大专项项目(任务);
(二)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过市级(含)以上科技奖项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取得过重要知识产权的;
(三)近5年参与过行业标准制定或被任命为标准制定委员会成员;
(四)担任过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同水平研发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五)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获得国家级荣誉企业、“补短板”“锻长板”及重点领域等“链主”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企业、产品出货量、市场份额在权威榜单上获得排名、获国家级科技奖项企业、3年内有一年度在厦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企业等任职超过1年。
第八条企业每年推荐的申报人数为在册员工数的1%向上取整,最高不超过5人。
第三章 申报与评选
第九条市工信局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开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人才评选工作。申报与评选流程如下:
(一)发布公告。市工信局公开发布申报公告。公告应明确具体申报条件。
(二)单位申报。申报人及用人单位根据公告要求准备申报材料,由用人单位汇总后向市工信局提交申报材料,用人单位应提供推荐人选公示的相关情况。
(三)评审核查。市工信局组织专家评审,进行信用、涉黑涉恶等核查,研究确定拟入选人才名单。
(四)公示确定。通过市工信局官方网站对拟入选人才名单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形成入选人才名单,入选名单报市委人才办备案后,由市工信局对外发布。
第四章 支持政策
第十条对A 、B 、C类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人才,分别给予80万元、50万元、30万元补助。补助50%发放给人才个人,用于改善人才生活条件,50%留在推荐单位,用于支持人才开展创新项目工作或改善工作条件,补助按40%、30%、30%的比例分3年发放。第十一条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人才属近三年从外地来厦工作的,按A 、B 、C类再给予人才个人16万元、10万元、6万元一次性安家补贴。
第五章 考核管理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作为政策申报主体,补助资金拨付后,应当加强对相关人才资助对象的管理、服务,确保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第十三条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人才自获评起纳入考核,考核期三年,考核工作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实绩、客观公正的原则,由企业每年定期报送资金使用、人才履职及取得成果相关情况,市工信局组织开展考核评估。考核期满后,入选人才取得新成就的可提出晋级申请,经认定可参照更高档次工作生活补助予以补差。
第十四条对于人才在考核期内离职的,剩余补助资金不再发放。
第十五条在申报期间或考核周期内,有下列情形的,经调查核实后,终止其享受的相关政策待遇:
(一)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二)存在科学、学术不端、不当言论等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已不在厦门市工作的或者不再为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贡献服务的;
(四)因违法违纪行为或重大过失,给国家、企业或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五)其它不适宜继续享受相关人才政策的情形。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本办法未尽事宜由市工信局负责解释,之前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人才所属企业主导产品目录
一、新能源企业新能源电池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移动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应用;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建设计与制造;储热蓄冷、储氢、化学储能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氢能、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海洋能、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装机规模在5MW(兆瓦)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海底电缆制造。
二、新材料企业
高强铝合金、高强韧钛合金、镁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端聚烯烃、特种合成橡胶及工程塑料等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进轻纺材料、高端医疗包装材料及高等级防护材料;耐高温及耐蚀合金、高强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反渗透膜、全氟离子交换膜、双向拉伸薄膜等高性能膜材料,高性能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永磁、高效发光、高端催化等稀土功能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以及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石墨烯、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柔性显示及折叠显示的核心材料、柔性线路板核心材料和关键元组件、柔性新型功能元器件;新材料知名研究机构、专业孵化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等。
